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電 (記者 張素 張子揚)“從我們開展探月工程以來,包括香港地區、澳門地區和臺灣地區的科學家們都積极參与”,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主任鄒永廖16日在北京說。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日召開探月工程嫦娥三號任務有關情況新聞發佈會,兩岸四地的合作情況成為外界關註焦點。
  鄒永廖表示,在2006年由中國國防科工局成立“繞月探測工程科學應用專家委員會”時,就彙集了兩岸四地的專家學者。“他們也參加了2010年國家大力支持的研究項目,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他說。
  據瞭解,有8名來自港澳地區的科學家曾在探月工程前期參與部分科學儀器的研製,還曾利用“嫦娥一號”繞月球飛行時所獲得的科學數據進行月球環境方面的研究。
  “在嫦娥三號的團隊里就有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容啟亮及他的團隊,參與了其中由中國科學院光電研究所承擔的地形地貌相機指向機構的研製”,鄒永廖透露他們還將繼續在“嫦娥五號”任務中承擔工程任務。
  談到國際合作,中國國防科工局新聞發言人吳志堅表示與相關的國家和國際組織在技術方面和成果運用方面都開展了合作。“在一期工程中,我們與歐空局(ESA)開展了測控方面的合作,相互交換了智慧一號和嫦娥一號的科學探測數據。這次歐空局提供了一個飛控中心和三座測控站來參與嫦娥三號的任務”,他說。
  吳志堅表示,嫦娥一號、二號所獲得的科學探測數據面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
  “在數據研究期間,負責接收、處理、應用和研究數據的國家天文臺已向科學家們發佈了超過50個TB的數據,惠及300多個用戶和研究團隊”,鄒永廖說。
  吳志堅坦言,儘管中國在航天事業發展方面已取得卓越成就,但與美國、俄羅斯等航天強國相比仍存在諸多方面的差距。他表示在探月三期工程時,將會開展更廣泛的國際合作。(完)  (原標題:國防科工局:合作“探月”效果可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jqhmxlfhzp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